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注重理论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较深厚的教育情怀,扎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教学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音乐教育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

钢琴、和声、配乐、中西音乐史、音乐教育学、视唱练耳、多声部分析与写作

毕业去向

(一)深造情况:毕业生可报考国内外研究生,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国外大学研究生深造学生比例逐年增高。

(二)就业去向:主要从事小学、初中、高中的音乐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能够适应各个培训机构的要求进行音乐专业培训的教学,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90%以上。更多的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主要为江浙沪)重点小学、初中从事音乐教学。其中,在上海奉贤区、金山区、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等地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逐年增多。

优秀校友代表

  • 付明龙:无锡市世纪蓝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张磊:无锡尚音琴行总经理

  • 王东京:北京吉利学院音乐专业负责人

  • 周昱:意大利巴厘音乐学院艺术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

  • 刘艺:意大利萨莱诺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研究生

 

上一条:汉语言文学

下一条:舞蹈编导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7日]  浏览次数:[]  来自栏目:[专业简介]
64.3K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人才培养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手机扫码访问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