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军所作《“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和实践创新的核心思路》一文在学习强国上刊登

  作者:陆雪英

教育技术系王志军副教授应“国新文化教育研究院”的邀请,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和实践创新核心思路》一文。

该文章指出:世界本身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人类学习的过程,就不断的建构网络,建立网络之间的连接,并保证信息流动畅通的过程。互联网打破传统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局限,是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随时联通整个生态体系中的其他个体与资源。“联通”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体、教学和组织三个层面开展实践创新的核心思路。

此文也是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的研究成果之一。该基地秉承“国际视野,信息思维,中国立场,本土研究”的学术旨趣,聚焦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互联网+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致力于建成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和引领实践的示范中心。

王志军是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2018-2021),中共党员,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一直专注于“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联通主义学习的研究。2018年起至今,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设了国内首门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慕课:《“互联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已开5轮)。在该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成功申报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创新机制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她将 “联通主义”这一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发展为“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并于2019年8月在CSSCI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上发表《联通主义:互联网+教育的本体论》一文。该文一经发表就被人大期刊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本次发表的内容即精选自这篇学术文章。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浏览次数:[]  来自栏目:[学院新闻]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学术研究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原邵阳县金潭)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手机扫码访问页面